王海運
  烏克蘭危機愈演愈烈,對抗雙方唇槍舌劍,甚至劍拔弩張。國際社會關於“冷戰再起”甚至“熱戰爆發”的擔憂日益增大。儘管新冷戰的可能性不大,俄與西方大國大打一場的可能性更小,但發生全面對抗甚至擦槍走火的危險難以排除。
  烏克蘭危機雖然發生在萬里之遙,但是對中國戰略利益的影響重大而深遠。不僅關係到中烏經濟、軍事合作,而且關係到中國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,關係到中國的國際道德形象以及中國與俄羅斯、烏克蘭、美國、歐盟關係的未來。
 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,中國應當“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,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”。王毅外長3月8日在記者會上也強調,中國應“為烏克蘭問題的政治解決發揮建設性的作用”。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、快速崛起的新興大國,國際社會對中國在化解國際危機中發揮“負責任大國作用”寄予厚望。美國、歐盟、俄羅斯均已成為危機當事方,世界大國中唯有中國相對超脫。中國有條件在緩解烏克蘭危機中發揮重要作用,並且藉此增強國際地位、贏得更多國際話語權。一定意義上講,以積極姿態推動烏克蘭危機降溫,既是中國的國際責任,也是中國樹立大國形象、提升大國地位的難得機遇。
  烏克蘭危機成因複雜,涉及世界主要大國,處理難度極大。中國介入斡旋,稍有疏失,有可能“裡外不是人”。因此,中國既要考慮國際法基本準則和本國一貫立場,又要考慮這場危機的歷史經緯和複雜成因;既要維護國際正義,又要考慮國際力量對比的現實及各方利益的相對平衡;既要確定適宜目標,又要採取靈活方略。
  中國介入斡旋的目標宜為:推動各方政治對話,力避危機升級為冷戰、熱戰;遏制新干涉主義肆虐,推動烏克蘭局勢走向穩定。中國介入斡旋的切入點宜為勸談促和。可派出精幹團組與當事各方接觸磋商,聽取其理由與訴求。對各方曉以利害,促其冷靜下來,強化其政治解決危機的願望。強調各方應尊重烏克蘭人民發展道路和外交取向自主選擇的權利,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干涉主權國家內政、製造烏克蘭混亂。闡述烏克蘭作為歐亞大陸東西方的橋梁最符合地緣政治現實、最符合各方長遠利益的道理,促使各方認識到保持烏克蘭的“不結盟”地位是解決危機最為現實的出路,停止對烏克蘭的惡性撕扯。
  基辛格關於烏克蘭“一定不能成為一方針對另一方的前沿崗哨”的警示值得聽取。還要充分利用與俄坦誠交流的有利條件,以及與美歐的多種交流渠道,政府外交與民間外交共同發力、勸談促和;動員友好國家特別是上合組織成員國以及國際輿論,支持中國化解危機的努力。條件成熟時,可在聯合國框架下發起烏克蘭危機國際會議,爭取達成政治解決的國際協議。
  烏克蘭經濟瀕於崩潰,要穩定烏克蘭局勢,國際社會的經濟援助必不可少,中國不能不做好“出點血”的準備。不過,這件事做好了,對於擴展中國的戰略利益包括經濟利益不見得不是好事。
  烏克蘭危機發生以來,中國外交運籌總體看是成功的。但是,更加嚴峻的考驗還在後面。中國外交到了更加“積極作為”的時候了。▲(作者是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)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n35jnbfj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